首 页 人大机构 领导讲话 民族立法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调查研究 纪检工作
信息检索:
2013年3月3日

天然药库

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距成都80公里,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西北部大草原,一马平川,蓝天白云,牛羊牧野;东南部高山峡谷,层峦叠嶂,林泉相映,鹃啼猿鸣;“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东方圣山”四姑娘、“活化石”大熊猫......美景如画,不胜枚举!境跨我国两个地理台阶和5000米的垂直高差,造就了分异显著的立体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局部生态,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野生中药材1960余种(占全省的50%),蕴藏量达8.5万吨;有全国重点普查中药材179种(占49%),盛产虫草、松贝、麝香和羌活、甘松、当归、刀党、黄芪等名贵、大宗药材。

 (阿坝州科技局撰文、提供资料)

旅游资源

阿坝是旅游王国,生态阿坝富饶神奇。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地理环境独特,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珙桐等动植物活化石。阿坝州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4处,占幅员面积的29%。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和若尔盖湿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九寨沟和黄龙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桂冠,2006年7月12日,我州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门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至此,我国5处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州占有其中3处。有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松平沟、三江、九顶山-文镇沟大峡谷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连绵起伏的山川,纵横交错的江河,珍稀多样的动植物,在川西北高原的这片热土上,演绎出自然造化中壮美灵动的山水风光。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阿坝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红色的阿坝浩气长存。20世纪30年代,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艰苦、最悲壮的历程在阿坝州,红军先后在这里召开了11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转战停留16个月,建立了中国革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全州13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这里有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的红原县,这里有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碑园。阿坝这块红土将永远铭记并昭示红军精神,红军精神在这里炳照千古。

阿坝是"民族走廊",多彩的阿坝瑰丽迷人。阿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丰富的民俗,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㑇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 项民族文化遗产入选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近年来,中共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实施以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文化为灵魂、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的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复合型、外向型、经营型、休闲型、文化型旅游,精心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冰川、大石海等五大品牌,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阿坝州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大熊猫生态旅游目的地、藏羌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撰文:何飚)

矿产资源

阿坝州蕴藏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矿种54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温泉等。

金矿:现已探明黄金储量116吨,约占四川省的49%。随着地勘工作的不断深入,金矿储量还会逐步增加。

锂辉矿:分布在马尔康、金川两县境内,探明储量(矿石量)1546.5万吨,居四川省第二位,平均品位1∽1.2%。呈现集中、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且锂矿与国内紧缺的铌钽矿共生。

大理石:已探明储量1239万立方米,占四川省的33%,优势品种“蜀金伯”被列入全国80个“名特石材品种”,主要分布在小金和汶川两县境内,品种主要有“夹金花”、“竹叶青”等,其中“夹金花”被列入全省40个花岗石“名特石材品种”。

水泥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汶川境内,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占全省的22%,远景资源储量在20亿吨以上,居四川省第一。

泥炭: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远景资源储量在19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县境内。

石榴子石:为四川省内独有,已探明储量1398万吨,分布在理县、汶川境内。

矿泉水:境内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泉水有九寨沟、松潘、理县、若尔盖等6处。水温在35∽62度之间,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阿坝州国土资源局)

水能资源

阿坝州境内江河纵横。黄河在阿坝州流经165公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发源于阿坝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其流域内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大小河流530余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6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1%;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发电额定装机容量358 万千瓦,并网投运装机容量318.3万千瓦。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恢复装机容量253.16万千瓦,正在恢复36.6万千瓦。特大地震后,新增柳坪、狮子坪等8座水电站,总装机68.3万千瓦。装机190万千瓦的大渡河双江口电站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已恢复110千伏—500千伏电网变电容量261.56万千伏安。恢复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电网输电线路1460公里,未恢复175公里。

阿坝州按照“保护生态、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为更好地对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围的水能资源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除国家组织实施解决边远地区农牧民用电的小水电项目外,一律不再开发5000千瓦以下水电项目;在人口稠密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保护区以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禁止开发水能资源。岷江干流茂县县城以上河段、梭磨河松岗以上河段、涪江上游丹云峡河段、白水河九寨沟县城以上河段作为我州首批禁止开发区域。(撰文:何飚 阿坝州水务局 阿坝州经委)

生物资源

阿坝州地处我国自然地理垂直地带中两大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林业用地387.2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04.57万公顷、疏林地2.82万公顷、灌木林159.6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4.2亿立方米,2009年底森林覆盖率24.18%。

截至2009年底,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218.6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26%。其中,国家级4处: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若尔盖辖曼,面积48.7万公顷;省级12处: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弓杠岭,面积91.6万公顷。有各类植物资源1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有野生动物38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其中一级保护23种、二级保护53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梅花鹿、猕猴、牛羚等。阿坝州是四川省植物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

阿坝州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金川雪梨、小金苹果、汶川甜樱桃以及无公害蔬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麦洼牦牛、贾洛藏系绵羊、河曲马、汶川三江铜羊、黄牛等畜种是全国、全省的著名优良畜种,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阿坝州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据1985年普查,全州有野生中药材165科、559属、1900余种,占四川省中药材品种的50%;有全国重点普查中药材179种(占全部重点普查对象363种的49%)。年生长量8.5万吨,川贝母、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刀党是古代上贡朝廷的佳品,松贝、当归、红芪、红毛五加等道地药材自古闻名。(撰文:何飚 阿坝州林业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投稿邮箱:abzrdwlzx@163.com 联系我们:0837-2826209 蜀ICP备:08000861号 技术支持:阿坝电信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